近日,课题组在雷达同极化通道失衡(CCI)标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研究成果以《Amplitude-Optimized UZH for Polarimetric Channel Imbalance Calibration in PolSAR Data》(面向全极化SAR数据极化通道失衡标定的幅度优化UZH定标方法)为题,发表于地球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(影响因子8.2)。史磊副教授为第一作者,杨杰教授、李平湘教授、张良培教授、2019级博士研究生杨乐为共同作者,孙维东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。
近年来,不依赖人工定标器的定标技术对缓解星载雷达极化定标的时间、成本开销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但如何在无角反射器的观测场景下,方便快捷地对复CCI畸变因子进行精确估计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。该研究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广义单位零螺旋度(gUZH)和相位优化单位零螺旋度(pUZH)基础上,进一步发展出幅度优化零螺旋度(aUZH)定标算法以实现CCI幅度的鲁棒估计;同时给出了从参考地物像元选取到完成包括CCI在内各项极化畸变因子标定的整套处理链路。所提出的算法在高分三号卫星(GF-3)2017至2020年间采集的雷达数据上验证了其有效性,并使用4万余景影像开展了GF-3雷达传感器的长周期质量监测。
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编号U22A2010、42071295、61971318、U2033216)、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(编号JCYJ20200109150833977)、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(编号KLSMNR 202110),以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。